实时

您的位置:首页>产品 >

今日入伏!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,12省份极易出现中暑

中国天气网 | 作者 杜冰冰

6月以来,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,不少人直呼“热度爆表堪比三伏”。这样的热度还在持续,今天(7月11日)我国正式入伏,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。

今年三伏有多长?会比前期更热吗?哪里将开启“伏”汤蹈火模式?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,看哪里中暑最高发。同时帮你认清三伏天五大养生误区,科学防暑“不踩雷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头伏期间华北高温先消减再发展

南方部分地区桑拿天超长待机

6月以来,我国北方华北、黄淮等地经历多轮高温天气,北京、天津以及河北、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,江南、华南等地则多以闷热高温天气为主。三伏还未到来就已经这么热,今天入伏会不会更热?

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,今年头伏期间,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,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,桑拿天超长待机。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新疆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西、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,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。

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中可以看出,今年头伏期间,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一带、江南华南一带以及新疆地区。

“头伏期间,华北平原高温将经历先消减再发展的过程。”王伟跃表示,11日至12日,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,14日起这一带高温再发展,且从干热转为闷热。其中,北京南部、天津、河北中部和南部、山东西部和北部、河南、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℃,加上湿度较大,不时有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现身,较易发生中暑。

尤其在天津西部、河北中部和南部、河南北部、山东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7℃,白天体感闷热,午后又十分暴晒。同样是炎热,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、吐鲁番盆地一带头伏期间主打干热暴晒,局地最高气温或达40℃,上述地区极易发生中暑。

“江南、华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头伏期间气温较高、湿度较大,以闷热天气为主。”王伟跃表示,头伏期间,江南、江淮、华南等地多35℃以上高温天气,高温日数一般有7~9天,上述大部地区都较易出现中暑天气,其中长江中下游、江南大部以及华南中部和东部等地易发生中暑。湖北东部、湖南北部、江西北部、浙江中部和北部、福建西北部、广西西部、海南岛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4℃,部分地区有37℃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,同时最低气温也多在26℃之上,加上相对湿度较大,极易发生中暑。

总体来看,上述地区头伏期间暑热扑面而来,大家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,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、呼吸急促、心率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谨防中暑和热射病。

而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甘肃、青海、西藏、贵州、云南等大片区域最高气温多在32℃以下,天气总体较舒适,不易发生中暑风险,属实令人羡慕。

2023“加长版”三伏日历来了

连续第9年长达40天

三伏天有30天“普通版”和40天“加长版”。今年是“加长版”三伏天,7月11日入伏,8月19日出伏,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。

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,俗语说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。”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。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,从夏至日算起,第一个庚日(庚戌日)便是6月21日;第二个庚日(庚申日)是7月1日;第三个庚日(庚午日)是7月11日,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。

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;末伏,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。今年立秋是8月8日,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(庚子日)是8月10日,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。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。

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,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,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,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。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,为期20天,今年的三伏也就是“加长版”的40天。

三伏天科学养生 避开这五大误区

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防暑降温成为重中之重,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,但并非适合所有人,避开以下五大误区,助你科学养生。

误区一、三伏贴包治百病

三伏贴是中医“冬病夏治”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,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、骨关节等方面疾病,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、易患感冒、虚寒型体质等人群。孕妇、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、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。另外,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,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。

误区二、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

绿豆是寒性食物,具有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的功效,酷热天气下,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。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,尤其是阳虚体质、湿气较重、四肢冰凉、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。

误区三、防暑不怕凉

三伏天里,很多人都只关注如何防暑,喝冷饮、吃冰镇西瓜、洗冷水澡......炎炎夏日里这些消暑方式好惬意,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。例如,外出大汗归来,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,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,毛孔会迅速闭合,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,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,导致供血不足。而大量饮用冷饮,也会加重肠胃负担,引发身体不适。

误区四、伏天就要“以热制热”

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有些人喜欢“以热制热”,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。体质虚弱畏寒、腰背和手脚易发凉、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,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、喝姜枣茶、喝羊汤、晒后背、贴三伏贴等“热养法”让身体热起来。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“以热制热”,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“热养法”可能会导致上火,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。

误区五、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

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”很多热爱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,以提高身体耐热力,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,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,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、脑梗等疾病。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,以免中暑。

中国天气网温馨提示,未来一段时间,我们都将处于“热热热”的感觉中,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,健康过三伏。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中国天气网|作者杜冰冰6月以来,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,不少人直呼

2023-07-11 08:45:57
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7月10日讯(通讯员夏亮陶晓军张晓童)近日,湖

2023-07-11 08:15:13

今天(7月11日)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,我国的主题确定为“促进性别平等

2023-07-11 08:14:34

陵水海底数据中心发布半年度运营报告,节能40%以上,时延14毫秒,已与9

2023-07-11 07:12:44

7月10日北向资金减持98 9万股太原重工。近5个交易日中,获北向资金增持

2023-07-11 07:08:43

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金融知识宣传如火如荼正当时。遍布于北京各地的中信银

2023-07-11 06:11:17

1、动物繁殖:有性生殖: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成新个

2023-07-11 06:08:54

一段时间以来,美国枪击暴力和针对亚裔歧视事件频发。美国以各种借口对

2023-07-11 04:45:27

​据海南省考试局消息,海南省中考评卷工作已于7月10日结束,目前正在

2023-07-11 04:56:27

为了给假期中的亲子活动增加点儿乐趣,我们专门制作了暑期字谜专辑。家

2023-07-11 00:51:33

河南广电·大象新闻记者辛鹏通讯员 朱亚东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公共场所

2023-07-11 00:59:58

过去三年,在公共卫生事件的肆意影响下,很多人的生活都过得很难。但也

2023-07-10 22:35:35

今天,2023CBA夏季联赛在青岛正式开战。在刚刚结束的U19世界杯上有不俗

2023-07-10 22:23:40

当地时间7月10日,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表示,俄罗斯工业不会回到以前依

2023-07-10 21:46:08

7月10日随着最后一根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标志着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速铁

2023-07-10 21:21:54

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券账号忘记了怎么办,证券账号忘记如何查询这

2023-07-10 20:43:31

蓝天军苑小区属于军一社区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蓝天军苑小区地址在北

2023-07-10 20:41:18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敦煌7月10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马富春)7月10日上

2023-07-10 20:14:41

App7月10日消息,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,

2023-07-10 19:50:28

7月9日晚,绍兴市越城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人声鼎沸,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

2023-07-10 19:24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