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雪清:一绣一天地,一念一从容
《白鹭图》 综合绣 周雪清 作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5号的院里,有一处书画院。推开古香古色的院门,孙中山先生和农工党早期领导人邓演达的“画像”,会马上进入眼帘。
往往观赏者第一感觉会认为这两幅作品是画像,贴近作品仔细观看时,则会发现画中人物每一根头发、眉须都极为立体,一丝一毫清晰可见,再瞧向作品标签,才恍然大悟:原来这根本不是画像,而是刺绣作品。虽是绣品,但光线的明暗、纹理的映射与画像相较无二。这时的惊诧、欣喜交织在一起,悠然心头。
据了解,绣邓演达肖像,作者耗时半年,过程非常艰难。因为原来的照片较为模糊,而刺绣是实实在在的一针一线,细微之处乃至毫米。如何把人物刚毅、坚定的眼神表现出来,给作者带来很大的挑战。
这两幅艺术品的作者,就是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、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、农工党党员周雪清。周雪清不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绣在绢帛上,还将传统美德绣进了人生中。
童年穿针起,随母学刺绣
在周雪清艺术工作室里,有一组内容为“金陵十二钗”的屏风,人物眉目传神、彩绣辉煌;大观园奇石拱立、藤萝掩映。这幅作品,正是周雪清与母亲共同完成。
说起周雪清的绣法技艺,也要从她的母亲讲起。
在周雪清的记忆中,外婆那一代人就已经开始了民间刺绣工艺,经常做一些精美的生活用品。但是让她记忆更加深刻的,则是母亲将刺绣针法由日用品的制作,转向手工艺术品的推广。
周雪清读小学以前,就记得很多年轻阿姨跟着母亲学习苏州刺绣。母亲和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,为其加工精美产品。而父亲,也会把母亲的作品带到北京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母亲的作品就到过北京饭店,到过人民大会堂……
就像所有的世家传承一样,孩童时代的周雪清,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,顺理成章地学会了穿针引线、熟悉了各种标线用法、用上了刺绣绷架……
不经寒彻骨,何待梅香来
周雪清这一路绣来,不知顶过多少绣针,不知捻过多少绣线。几十年中,她既有钢针般的坚毅在心,也有绵丝般的柔韧在手,不断坚守信念,不断破解困难。
“绣一个花瓣,看似简单,只有制作起来才能真正知晓其中的复杂:要考虑如何由里至外的走线,如何弯曲,如何开放,如何与周边的事物相协调……当用做艺术品的针法完成第一件作品的时候,我终于成为家里最小的绣娘!”说到自己的起步,周雪清的语气里既有艰辛,也有自豪。
不经寒彻骨,何待梅香来。刺绣的起步到技艺的成熟,需经历多少磨砺方得始终。母亲虽然手工精湛,但毕竟是民间手法,在技艺成长的道路上,周雪清不断寻求突破。在跟随母亲学习多年后,她又师从苏州刺绣大师王祖识先生,不仅学习刺绣,还将素描作为每日必备的练习……
从中学到大学,周雪清一直将刺绣作为自己的课余爱好。她认为,刺绣过程中形成的面对困难时坚毅和柔韧并存的态度,同样促进了她解决求学道路上的难题,两者可以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。她选择在广州读外贸英语的初衷,也是因为能带着刺绣,在广交会上更好地和外商沟通交流,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。
有人说,潜心关注并研究某一项领域十年,必会有所成就。周雪清对刺绣的关注与付出,可远不止十年。大学毕业后,她与爱人在中山成家,成为一名小学教师。因为那份对刺绣的特殊感情,她在学校里成立了第二课堂,教刺绣,传播刺绣文化。这种状态,在中山一直持续了七年。
后来,周雪清终于下定决心,走出学校,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专心研学刺绣工艺。2006年,她在中山书画院举办第一次个人刺绣展时,看到三天展期中观众纷至沓来,将书画院围得水泄不通,周雪清恍悟到,原来中山这座城市对刺绣是如此热爱。
周雪清被这种热爱所激励,她转而将对粤绣的研究也纳入日常之中。她与中山的粤绣大师接触交流,到中山文化习俗中寻找粤绣的元素并加以研习。最终,她将原有的苏绣技法与中山民间绣法相融合,求突破,探索出了“雪花针法”。
绣山河万物,绣锦绣人生
刺绣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,而所绣的内容,也让周雪清不断去学习和了解着传统文化中更为宏大的内容。这使得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播,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。
中山市地处大湾区,是华侨聚集之地,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天然的优势。在港澳台地区,2014年,周雪清在香港举办了个人刺绣展览,展期为两个月,举办了三场刺绣讲座,通过香港10家媒体进行了转播;后来,她又以教师的身份,赴台湾科技大学交流,同时与民间刺绣艺人进行了友好商讨,举办讲座;2019年,她又赴香港、澳门举办展览、讲座。在加拿大,华人报纸对她的作品做了全面报道,在加拿大华人圈里,掀起一阵学习、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。在英国,她举办过两次展览,效果都非常轰动。近期,英国皇家刺绣学院也收藏了周雪清一幅作品,双方已协商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合作。
周雪清不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绣在绢帛上,还将传统美德绣进了人生中。她经常把刺绣展览销售全部盈利捐赠给慈善机构。她还受友人之邀参加公益教学,把刺绣技艺带进山区,带进乡镇学校。她走进中年女性课堂,鼓励她们通过双手改善经济状况,寻得自己新的社会生命……
就这样,周雪清用自己几十年的一针一线,绣山绣水,绣出了山河万物,绣出了自己的锦绣人生;用自己几十年执着的信念与实践,绣出了从容芳华。
(徐炜)
关键词:
2023-07-10 06:58:58
资讯










